|
今年以来,我市按照全市“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”行动部署要求,以“党建引领有力、科技赋能有为、服务保障有效”的工作思路,聚焦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需求,针对项目进场中的堵点问题,通过实施专人跟进、跟踪辅导、技术升级等举措,推动重点项目交易全链条加速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针对重点项目需求,我市围绕石嘴山矿区煤层气探采评价项目三期、宁夏理工学院研究生公寓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,提前对接发展改革委、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,建立动态台账,精准掌握项目前期进度。同时,推行“提前介入+延时见证”服务模式,对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提升采购等项目提供政策咨询、系统操作全流程指导,实现“服务不停歇、时间不设限”,确保项目进场准备“一次到位”。在此基础上,按照“程序不减、时间最短”原则,对重点项目进场申请实行“即时即办”,通过精简招标计划备案、场地预约等6个环节,平均缩短交易时限30%以上;创新“一项目一见证”“四色评价+六色管理”全流程监控机制,推行工位式独立评标仓物理隔离模式,配合音视频存储溯源,既有效降低废标率,又将公平公正贯穿评审全过程。今年以来,已高效完成全市重点项目交易101场次190个标段,交易额达24.167亿元。
在优化服务流程的同时,我市持续以科技赋能交易降本增效,通过优化改造集约式不见面开标大厅,实现“开标+专家自助抽取”一门式集成服务,工程建设与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率均达100%;深化远程异地评标合作,不仅实现区内常态化开展,更拓展黄河流域跨省合作“朋友圈”,目前已完成12个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,交易金额5.123亿元。此外,积极推广投标保函一网通办,累计为142家市场主体开具电子保函327份,担保金额0.6838亿元,切实为企业释放资金压力、减轻经营负担。
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,我市构建进场前中后全周期服务链。进场前提前研判项目风险点,进场时配备“项目管家”保障设备与系统稳定运行,结束后跟踪中标公示、保证金退还等关键环节;创新“项目回访”机制,通过电话随访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,收集交易主体意见,针对性优化服务举措。截至目前,累计服务完成政府采购进场项目253场次346个标段,交易金额6.22亿元,节约资金0.37亿元;工程建设进场交易项目176场次304个标段,交易额31.572亿元,以高效便捷的交易服务为重点项目早开工、早投产赢得宝贵时间,充分彰显了我市“攻坚速度”与“服务温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