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今年以来,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全面履行社会救助、社会治理、社会福利、社会事务等职能,不断破解民生难题、兜牢民生底线、办好民生实事,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成色。
我市聚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,加大“一老一小”关爱帮扶力度,重点破解养老服务供给不足、结构失衡等问题,强化高龄津贴发放动态管理,累计为年满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867.26万元;围绕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,积极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,公开遴选16家服务机构提供“助洁+助餐+康复”全链条服务,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、精细化水平。实施“智慧养老”服务提升行动,对失能、孤寡、独居、高龄老年人进行评估,分四类建立服务清单和补贴标准,设立“颐享积金”鼓励家庭充值,实现“手机下单、服务到家”的便捷模式。截至目前,累计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和助餐服务1400余人次。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,常态化摸排流动儿童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,实现“政策找人”精准覆盖。签订留守儿童《委托照护协议》140份,为全市2897名儿童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金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、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等各类补助。实施“福彩圆梦·孤儿助学工程”,发放助学金3.5万元,申请“明天计划”医疗康复救助,惠及13名困境儿童。开展思想道德教育、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60场次,受益儿童超2000人次。
同时,积极打造“困有石助”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品牌,精准摸清群众需求,有效拓展服务内容,形成了涵盖照护服务类救助、生活服务类救助、关爱服务类救助3大类32小项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服务项目指导清单。创新构建“融救联助”机制,探索社会救助改革,在全区率先推出社会救助“一类事一次办”,将低保、特困、医疗、教育、住房等43项救助事项整合为“一类事”,实现“一张表单、一套材料、一次提交、多方复用”的工作模式。已通过“一类事一次办”联办90件,帮办62件。全面推广使用“宁夏救助通”小程序,累计注册救助对象2.6万名,实现救助事项“掌上办”,让“信息多跑路、让群众少跑腿”。
为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,我市采取“培育+服务+引领”的模式,指导11家到期换届的社会组织通过修订章程,落实“三个纳入”具体要求,把准把牢社会组织政治方向。同时,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,引导各类社会组织通过专业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,全市新登记成立社会组织8家;投入15万元用于支持6个社区慈善基金发展,累计支持培育社区慈善基金11个;多方筹措资金,保障公益慈善事业持续发展,全市各类慈善组织、社会组织接收爱心捐赠款物价值210万元,开展慈善救助帮扶项目8项,惠及群众4200余人次。